2023范長江行動|從阿里到西湖大學 杭州「搶人」有招

阿里巴巴國際公關高級經理、香港員工何仲豪等接受傳媒學子訪問。(大公報實習記者祝佳慧攝)

(大公報實習記者 祝佳慧、陳鈺沂、殷悅)隨着全球人才競爭的加劇,每座城市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以保持優勢。以香港為例,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特區政府便推出多項重磅政策,以國際大都市的角色加入「搶人」大戰。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杭州如何應對?帶着這樣的疑問,「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的同學們近日走進阿里巴巴與西湖大學。作為國內頂尖互聯網企業與新興高水準研究院校的代表,或許可從他們的「搶人」做法,窺見杭州何以連續多年位居全國人才淨流入首位。

創辦於浙江省杭州市的阿里巴巴,早在2009年「雙十一」打響購物節頭炮後,便街知巷聞,成為青年人所嚮往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為了解答同學們的疑問,阿里巴巴特意安排了兩位香港員工陪同參訪,而他們的工作狀態、收入情況也成為了港生們「刨根問底」的重點對象。「現在的工資水準與當時在香港打工時相近,但阿里的福利十分豐富。」何仲豪舉例道,飯堂的晚餐會一直供應到八點,節慶大促時還有各式各樣的宵夜慰勞大家。

「不推崇加班文化」

「我以前在香港一遇到加班,放工後就得自己到處去找吃食,導致很晚才能真正回家歇息。」何仲豪笑說,在阿里就沒有遇到過加班沒飯吃的情況。「不過,很多人對阿里有一個誤區,以為大家每天都很『卷』,一直在加班,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在阿里的國際公關部擔任高級經理四年,除了節慶大促,日常很少遇到所謂連續加班的情況。再說,現在香港有很多工作也需要加班,這並不是內地企業的獨有現象。」

「阿里有這樣一句話──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何仲豪解釋道,一個優秀、有力量的企業一定是由積極、高效的員工共同組成的。「從這個角度而言,阿里並不推崇加班文化,而是鼓勵員工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在高效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上班時間的價值,把任務做好、做精。這樣,才能在下班後多留出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找尋更好的狀態從而豐盈自我的精神面貌,精神飽滿地去迎接新的工作與挑戰。」

「團建」增強員工歸屬感

除了網上購物市場,阿里巴巴的業務也涉及了雲計算、娛樂、物聯網、公益平台等,吸引着不同城市、不同領域的人才相繼湧入。「阿里的人才構成有着多元化的特點。」何仲豪舉例道,在他的團隊裏,除了杭州本地人,更有來自英國、法國、韓國、中國香港等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員工。「受此影響,雖然團隊的小夥伴們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習慣,但大家都互相理解,知道彼此的工作節奏及底線,做到和而不同。」

阿里巴巴還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助員工建立強烈的歸屬感,「團建」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據介紹,阿里巴巴每年都會按照團隊人數給予一定的團建費用,活動方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旅行、聚餐、劇本殺等。「我就參加過不少團建活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年深秋與團隊10多位小夥伴驅車前往省內度假勝地──莫干山,在一間豪華民宿中度過了3天2夜的快樂時光,其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吃美食與做遊戲。」

在何仲豪看來,這樣的形式不但促進了團隊成員間的友誼,也用另一種方式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效率。「每次團建前,我們都會努力趕工,這樣就能在團建時心無旁騖地享受了。」何仲豪認為,團建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玩樂,同時也能團結員工的精神與力量。「從出發前的共同準備,到行程中的和諧相處,都離不開彼此團結一心、為共同目標努力的信念。」

此外,阿里巴巴為所有員工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員工還可以參與「蒲公英計劃」,使自己的兩位親屬獲得免費的體檢。如此一來,大家不但可以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還能夠照顧親友,由此獲得更大的安全感。

記者手記|「小蠻驢」方便學生取貨

(大公報 實習記者 黃鈺涓)「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第四日,我們來到了期盼已久的阿里巴巴總部進行參觀和探索。即使身處香港,很多同學的日常生活裏,早已充斥着阿里的身影,包括從淘寶購物,以及用菜鳥物流送至驛站。不過這一趟阿里之旅,讓我看到了更多的驚喜:原來很多此前在香港上映的影片,背後都有阿里文娛的投資;而為每年「雙十一」「剁手」保駕護航的超強算力,則來自於阿里雲的技術應用。

無人物流車「小蠻驢」在多所高校配送快遞。

在採訪中,一位阿里員工告訴大家,此前每一年的「雙十一」,都是對技術人員的一場大考。「最開始一到零點,網絡便會發生崩潰、閃退等現象,技術團隊幾乎都是整夜駐紮在公司的電腦旁,方便隨時解決問題。」而隨着阿里雲算力的不斷增強,如今即使在「雙十一」的搶購整點,消費者依然可以享有便捷、流暢的支付體驗。

此外,由於淘寶的訂單量巨大,菜鳥於2014年5月上線第一張電子面單,每個快遞包裹被裝上了「身份證」,可被即時追蹤,大大提升了快遞的效率。而在阿里巴巴總部,我還看到了許多橫行園區的「小蠻驢」── 一輛可以實現選擇路線、打轉向燈、主動避讓、停車入庫、前進倒退等動作的無人物流車。此前我從未在香港看到過類似的車輛,目前內地已有400多所高校採用「小蠻驢」配送快遞,方便學生取貨。

因為淘寶商品種類繁多,很多元化,所以平時在香港我也會用它來購物。不過相對於在內地使用來說,配送速度還是慢了些,從下單到完成收貨大概需要五天的時間,配送費用也會比較高。不過與過去相比,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菜鳥驛站出現在香港,我們可以選擇最近的點取貨,不少屋苑也設有快遞櫃可供使用。總體來說香港的物流也在持續進步,希望未來更便捷。

90後研製仿生型潛水器「西谷I號」

(大公報 實習記者 祝佳慧、呂文昡)2018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誕生。五年後,在這塊創新的土壤上,一系列原創科研項目正在開花結果。就在今年4月中旬,誕生於西湖大學雲谷校區的「西谷I號」搭載「珠海雲」科考船,在中國南海順利完成了2000米級海上試驗,標誌着「西谷I號」成為目前深度最大,且真正具有深海作業能力的新一代仿生型潛水器樣機。

深海技術講席教授崔維成向香港傳媒學子介紹研究成果。(大公報實習記者祝佳慧攝)

崔維成曾任「蛟龍」號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第一副總設計師,曾於2012年搭乘「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下到7035米的海底,親眼見證過荒蕪的深淵。2018年加入西湖大學後,崔維成作為深海技術講席教授,帶領團隊研究起了第三代仿生智能機器魚型潛水器。「與『蛟龍』號等第二代潛水器相比,第三代新在哪裏呢?」面對同學們的疑問,崔維成解釋道,仿生魚潛水器能像魚一樣靠「鰭」游動,將人類探索深海的「打擾」降到最低。

「另外一點我要強調的是,我並非『西谷I號』的總設計師,而是以指導員的身份參與項目。」崔維成說,「西谷I號」真正的研製團隊,是一群90後的「新人」,「這就是西湖大學的魅力所在。」在崔維成看來,西湖大學對於年輕學者有着極大的包容心,鼓勵各專業進行跨學科研究。

「任何一個新學科的創新,基本都來自於學科交叉產生的新思維、新思想。」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補充道,基於這樣的理念,西湖大學雲谷校區在設計初期便在圖紙上畫下了一個「學術環」──一個巨大的環形長廊,將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的建築體依次串聯,並通過12座橋樑連接起學術環與周邊輔助設施。「『學術環』是西湖大學師生進行科研教學和相關活動的主要場所,不同學科之間不需要從一個大樓跑去另一個大樓,即可實現跨學科研究。」

西湖大學招生: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公報 實習記者 劉媛媛)2022年,西湖大學正式啟動本科招生,60位「天才少年」經過初審、初試、高考、覆試等多個環節,成為了西湖大學首屆創新班本科生。事實上,自公布招生簡章以來,西湖大學的本科生招生便引起了極大關注。與一般高校的本科教育不同,西湖大學為每一名本科學生配備多名導師,並借鑒中國傳統書院和世界名校的書院模式設立四大書院,打破不同學院和不同專業的界限,讓不同語言、文化、家庭和專業背景的學生,通過沉浸式的學習生活方式實現跨界交流與融合。

西湖大學校園俯瞰。

招生人數那麼少,豈不是僅高考狀元才有資格入校?對此,西湖大學國強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擺擺手說道,「高考成績很重要,是因為我們依然設置了一個並不低的分數線,作為進入西湖大學的門檻;但是一旦你超過了這條分數線,後面比拼的就是複合型能力了。」據介紹,西湖大學有一個長達兩天的覆試環節,內容包括綜合能力測試、面試、現場課堂教學等等,方便導師從不同維度來考核人才。

2023年7月30日,西湖大學第二屆本科生入校,93名本科新生中,高二生源首次多於高三,女生比例則比去年提高了兩倍多,並且首次招收了3位來自美國的留學生。

除了吸引「天才少年」,西湖大學在留住科研人才方面也是不遺餘力。據仇旻介紹,西湖大學實行獨立實驗室(PI)制度,每位PI自行規劃實驗室、組建科研團隊、決定科研方向。「PI之間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合作、採取何種合作形式,甚至可以決定招收的學生由兩個實驗室聯合培養。而這些都不需要經過系主任、院長、校長的層層審批,從而打破學科界限和行政壁壘,確保大家想合作、想跨界的時候,不會有障礙。」

(來源:大公報A8:內地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