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江行動
近年來,敦煌文化通過各種形式,走進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敦煌文化與現代藝術審美迸發火花,許多年輕人以各種嶄新的方式感受體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近日,「2022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學子透過雲採訪,了解蘭州大學成立文化行者團隊的故事。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成立於2009年,至今已走過十三個年頭。從社團到公益組織,再到孵化項目落地,這個以「文化行者」命名的學生社團,希望通過青年視角探索文化多樣性,推動世遺可持續旅遊發展。
「這是行業第一顆能夠每秒鐘處理幾千次安全運算並且實現量產的車規級安全芯片。」鄭州信大捷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大捷安」)高級副總裁、總架構師廖正贇正在向參加范長江行動中原行雲採訪活動的學生代表們介紹手裏拿着的一個只有小拇指指甲蓋一半大小的芯片。
在遼闊的北疆大地,這片被母親河滋養了上千年的几字彎上,托克托縣河口管委會郝家窰村依靠黃河發展各種產業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村民依託當地特產「托縣葡萄」,設採摘園、開農家樂、辦美食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村民們錢袋鼓了,心勁兒足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上海行首站,訪問團準記者們來到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跟隨講解員的導覽,同學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從「救亡圖存」,到「日出東方」的建黨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實地了解中共建黨之初的艱辛。
23日上午,「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上海行活動,在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開幕。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支持,滬港青年會協辦。未來四天,來自內地八所高校的14位香港學子將組成採訪團,行程中親身感受近十年來上海與國家的變化發展。「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小松在致辭中勉勵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和靈動的筆觸傳遞真實的感受和情感,向身邊人展示一個栩栩如生的上海。
「記者永遠在路上」,由香港大公文匯集團發起的「2021范長江行動」採訪活動於9月14日至9月24日舉辦。因應防控需要,今年「范長江行動」承接去年經驗,繼續以「雲採訪」的形式開展。多名香港學子直播連線甘肅、內蒙古、河南三地,與當地的學生互動、協作採訪。大公報今起刊發由傳媒學子採寫的作品,與讀者分享內地發展變化及文化生活。
電影講述了早期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有范長江行動同學會幹事觀影後表示,將延續「五四精神」,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為祖國的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而不懈努力。
在「2020范長江行動」雲採訪活動中,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昱、資深護士王巧巧、護士朱唯嵐、祁玉祥作為甘肅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接受了香港傳媒學子的連線採訪,並為學子們的專業精神點讚。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發起的「2020范長江行動」採訪活動於11月4日至11月6日成功舉辦。秉承范長江「記者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在抗擊新冠的特殊時期,多名香港學子通過網絡直播,連線甘肅、內蒙古、河南三地,攜手當地傳媒學子共同採訪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這也是「范長江行動」舉辦七年以來首次採用「雲採訪」的形式,學子表示以這種全新的形式遊歷祖國,是獨特的體驗。希望疫情結束後能親自到訪,實地感受祖國脈搏。
未來之星
為大賽主禮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寄語學生多了解國情,以便日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期望年輕人可於國家發展的新時代洪流中辨清方向,思考如何把握好人生路向,更好地融入香港和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
由香港文匯報慈善基金及未來之星同學會聯合舉辦的「2019-20未來之星·文匯獎學金」頒獎禮於今日(31日)上午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
「青春啟航.你好中東歐─2019『未來之星』國際青年交流團」於5月23日從香港出發前往捷克、波蘭、羅馬尼亞開展文化交流之行。26名來自香港多所大學的學生經過層層選拔,在400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交流團團員。今年是「未來之星」第二年對接民政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赴中東歐三國交流訪問。
「青春啟航.你好東歐─2018未來之星國際青年交流團」27日從香港啟程,開啟捷克、波蘭、羅馬尼亞三國的訪問行程。26名來自不同院校的香港青年首站抵達捷克布拉格,先後造訪中國駐捷克大使館及前往帕拉茨基大學的孔子學院交流。中國駐捷克大使馬克卿特別與一眾未來之星分享「一帶一路」在當地的碩果,寄語同學們多多體驗捷克的歷史文化,豐富自己的閱歷。
5日上午,2018「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 主題團」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進行參訪。在這裡,港生們不僅親見了儀仗隊帥氣震撼的表演,還親自上陣,接受儀仗隊戰士們的訓練,切實體驗了一把「儀仗兵」的感覺。參訪活動結束後,港生們紛紛表示,這次參訪讓自己大開眼界,不僅被中國軍人的軍威軍容所震撼,更深深為祖國擁有這樣一支鋼鐵之師感到驕傲。 港生參觀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張寶峰攝。
今年暑假未來之星共設8個內地交流團及實習團,其中天津交流團及成都實習計劃均是本年首辦,而深圳實習計劃則首次增至6星期。有將於深圳實習的英文系學生,將擔任內地集團董事長助理,讓課堂所學的商務英語學以致用;另有參與成都實習的商科學生獲派到農業科技公司實習,一嘗網上營銷工作,期望從中了解內地網購運作模式,探索工作發展機遇。
是次「星動杭州」實習計劃中,包括九龍倉、嘉里置業等港企也首次向香港大學生們開放實習崗位。香港九龍倉集團杭州公司總經理翟凱傑分享自身在杭州的工作和生活經歷,鼓勵同學們更多地認識和欣賞杭州,感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悠久的人文底蘊,厚積薄發的城市影響力。
都說浙江是創業創新之地,在實習期間,港生們獲安排來到位於浙江浦江縣靈巖古莊園內的廿玖間里,親身體驗這裡如何把創客工場搬進了百年古宅,顯現不一樣的創意特色。
2019「星動深圳.未來之星-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於20日正式結業,來自香港11所院校的20名學生,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5間企業進行職場體驗。為期六周的實習經歷收穫滿滿,同學均表示,職場的實踐令自己視野更加開闊,學會了一些專業的技能和工作上的處事技巧,了解內地最新發展情況,更對內地公司企業業務運作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除了工作上的收穫外,同學還參觀深圳多間科創企業和深圳大學創業園、歡樂谷、大芬村等地,深度感受大灣區科技文化旅遊魅力。
2019「星動成都.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昨日在成都啟動。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14所香港專上院校的27名大學生,將在15家企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今年未來之星「星動成都」實習團是第一次在成都開展活動,旨在幫助香港的大學生透過實習,領略「天府之國」的歷史文化、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並了解內地行業特點和企業環境,在積累工作經驗和拓寬人際網絡的同時,更進一步了解國情。
「暑期結束我就研究生畢業了,我已經把就業目標定在了內地,深圳、上海還有杭州都是考慮的城市。」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生蔡同學是今年「星動杭州」其中一名實習生,他告訴記者,當初決定繼續讀研就是為了到內地工作做準備,因為現時很多內地崗位都要求研究生學歷,「而且家裡父母都很支持我的決定,他們也覺得一方面內地發展空間大,另一方面現在香港往返內地交通也非常方便。」
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
「第12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12月11日(周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決賽和頒獎典禮。本屆大賽以「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為題,並特別增加了與二十大精神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了解「一國兩制」的深刻內涵。比賽反響熱烈,全港18區有240間學校參賽、逾8000名學生參與,創歷史新高。
為大賽主禮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寄語學生多了解國情,以便日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期望年輕人可於國家發展的新時代洪流中辨清方向,思考如何把握好人生路向,更好地融入香港和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由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未來之星同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於上周六(12月21日)圓滿結束。因應國慶70周年,今屆賽事特別增加了有關新中國70年發展的題目,深化學生相關了解;而雖然近來社會形勢複雜,但大賽仍吸引了來自160所學校5,000名大中小學生報名參加,參賽學校數目創出新高,展示了香港學界對認識國情的熱心。為大賽主禮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及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分別寄語港生,應好好認識祖國、增強國家認同感及歸屬感,同時亦要裝備自己,為建設香港與國家作貢獻。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第八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上周六於灣仔會展舉行決賽暨頒獎禮。今屆大賽有來自148間大、中、小學約6,000名學生參加,賽況異常激烈,初賽階段更首次出現有18支中學團隊隊伍均取得滿分的情況,大會需要增設準決賽優中選優。經過約兩個月連場角逐,決賽當日終於決出各組別的冠、亞、季軍得主,各參賽學生都表現積極,大讚比賽有助加深對中國歷史及國情的認識;評委也讚揚參賽同學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希望他們在來年新中國建國70周年之際再次參賽,用了解國情的方式為祖國慶生(見另稿)。 「第八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由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公文匯
「第九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決賽今日(21日)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角逐出個人組及團隊組的冠亞季軍。比賽過程十分激烈,特別是搶答賽,很多時候主持人還未說完題目學生便搶答出正確答案。
「第九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今日(21日)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主禮嘉賓、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對學生研究中國國情、了解國家發展是非常好的機會,值得推廣。
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於昨日下午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今屆比賽共收到全港近260所中小學校逾3500幅學生參賽書法作品,共評出毛筆組及硬筆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異獎共138幅作品,以及最踴躍參與學校獎,彰顯了香港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參賽者亦是以書法作品表達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主題情懷。
「第四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頒獎典禮四月十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屆書法大獎賽以「紀念《基本法》頒布30周年」為主題,頒發並展出毛筆組、硬筆組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異獎共一百三十幅作品。獲獎學校師生、家長,以及政商界、教育界、文化藝術界等逾百位嘉賓出席當天活動。
「丹青翰墨繪盛世,重彩濃墨總關情。」日前,為紀念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華懋慈善基金會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東方神韻」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為期三天的展覽,出自香港、內地近六十位書畫名家之手的百餘佳作,以多元的樣貌與風格呈現在香江之畔,講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時代發展的樣貌、繪製出新時代精神。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擔任指導單位,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及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昨日假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各學子各展所長,毛筆組特等獎由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的歐陽百峻獲得,而硬筆組的特等獎由獻主會聖母院書院的葉利騏獲得。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李海堂等300多位嘉賓出席,為毛筆組、硬筆組各獎項得主及最踴躍參與學校頒發獎狀。
生活中,有些事情乍看似不相干,細思量,內中關聯又豈止萬千。前些日子,兒子放學回家後,一臉得意相,煞有介事地要同我分享一則他在學校裡發生的趣事。我姑且聽着,看看他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孩子饒有興致地向我講起了學校裡的小夥伴們如何被他「打敗」並向他學習中國詩詞的故事。他略有些激動地告訴我,他們小組的幾個夥伴不僅在學校背誦古詩,還吟唱古詩,比誰背的多,比誰背的長,比誰唱得更好聽,他硬是憑着一口氣背完了毛澤東主席的《沁園春·雪》而一舉奪魁。小家伙很是傲嬌地跟我顯擺,沒有小夥伴可以背到比他更長的詩歌了,同學們敗下陣後還開始向他請教。這讓我既感到好奇又深感欣慰,文化的血脈就在這樣不經意間你來我往的比拚中被代代傳承了下來。後來,兒子學校的普通話課老師告訴我,因為同學們對中國詩詞的濃厚興趣,學校還專門安排了一場中國古典詩詞的配樂朗誦比賽,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