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星|教育專家:青少年要了解祖國 離不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圖為「2023『未來之星』香港青少年內地行分享交流暨強化國家民族意識培育研討會」活動的研討環節。(香港文匯報記者 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王鼎煌)12月16日,「2023『未來之星』香港青少年內地行分享交流暨強化國家民族意識培育研討會」在香港舉行。活動的研討環節邀請了多名教育、法律和媒體專家,就如何以適合方式強化香港青少年的國家民族意識,踐行「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增強他們的國家主人翁意識與歸屬自豪感,發表真知灼見。有研討嘉賓為出席師生分享了自己早年學習憲法和「行萬里路」認識國家發展的經歷。有教育專家提出,應以知行合一方式了解認識祖國發展成就。有教育界人士建議在學生「行萬里路」時,可透過由近到遠、古今並重等策略,提升強化國家民族意識成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青少年要想加深對祖國的深入認識,了解和強化國家主人翁意識,既離不開知識上對祖國的認識,更離不開「行好萬里路」,並分享了自己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於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的經歷。

她坦言,當時香港學生對於祖國了解尚未深入,而自己正是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方式,感受祖國的日新月異,開始建立起對祖國逐漸深入的認識。

「那時我們第一節課就是講憲法,而今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法第一條就講到『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梁美芬表示,國家憲法的序言部分就講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得以建立新中國,並逐漸建設起美好家園。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及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分享,在新時代,只有青年興,才能國家興。學生應踐行知行合一的方式,去更好地了解認識祖國的發展成就。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青少年透過赴祖國各地交流考察,認識祖國並強化國家、民族、主人翁意識可能會經過的三個階段,即「知識─行動─打動」。

「所謂知識,就是指行前做好對該地的調查與了解,通過了解亦會產生感情。而之後的行動,則是通過親身到訪祖國的山河大地,從而內心強化自身主人翁意識。而打動,則指經過知識到行動的積累,最終建立起對祖國全面認知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歸屬感。」李子建說。

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聯會副會長鄧飛為香港青少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認識祖國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可以由近到遠,從身邊文化與方言相近的地區如大灣區各城市開始考察了解,再慢慢去較遠的省份;第二是先從漢族文化地區了解,再慢慢擴展至祖國邊疆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這樣更能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性;第三則是既要注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也要明白現代和當代國情發展,在行走中不斷學習和認識祖國。

為研討會擔任主持的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結合了香港文匯報的報道實踐,以實務分析和思考的角度,分享媒體如何提升國家民族意識的傳播力和有效性。他強調,為讀者受眾提供正確、正向的價值觀,是所有負責任的媒體的基本社會價值,只有立心不良的所謂媒體,才會試圖以傳播的力量去灌輸錯誤的、不良的思想和社會意識,而這亦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實踐問題。

吳明認為,在香港特定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和媒體生態下,只有將香港的特定情況、青少年的特定需求與的傳播的特殊規律充分結合,並在傳播中堅持向善、真確、共情、友好、知行五點原則,才能通過有效傳播讓國家民族意識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