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江行動福建行|上岸安家住洋樓 連家船民夢成真

7月9日,「2024范長江行動福建行」的傳媒學子在下岐村連家漁船前合影。

(大公報 實習記者 馬見穎、溫家貝、張豪軒)在寧德福安下岐村,曾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連家船民,他們以船為家,捕魚為業,長期生活在船上。「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孫三代擠一艙;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這句話生動描繪了他們上岸前的生活狀態。7月9日,「2024范長江行動福建行」的香港傳媒學子走進依山傍海而建的寧德福安下白石鎮下岐村,了解一個海邊漁村從極度貧困到小康生活的滄桑巨變。曾經生活艱苦的船民,如今住上了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洋房,融入岸上生活,轉型謀出路,發展捕撈業、養殖業、運輸業,口袋鼓了,生活美了。

在漁民廣場,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陳凌站在現代改良後的木製「連家船」模型上介紹,「漁船頭部的船艙是用於儲存淡水的,第二個艙用於存放捕來的魚蝦和一些捕魚工具;中間部分是吃飯和睡覺的生活區;船的尾部是衞生間……」經過陳凌的講解,早些年「連家船民」在海上艱辛生活的場景,彷彿真實地出現在香港傳媒學子的眼前。

實現「住有所居」美麗家園夢

「我記得八歲時都沒穿過褲子,吃地瓜飯也吃不飽。遇上颱風天氣,小孩子要用繩子綁起來固定在船上……」回憶起過去在漁船上的生活,連家船民江成財面容泛起苦澀。對當時每一個連江船民來說,貧窮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當颱風過境時,漁船可能被掀翻,連家船民不僅要面對財產損失,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

上岸安家,是所有連家船民的渴望。下岐村人的這個願望在1997年實現了。1997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的建議下,福建省把「連家船民搬遷上岸」納入了為民辦實事項目。1998年底,習近平在寧德福安主持召開「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時要求,「連家船民」都要上岸,一個都不能少。

1997年至1999年三年間,下岐村採取分期分批,全面搬遷的方式,投入資金7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先後新建了2個漁民新村和6個漁民安置點。長期在海上漂泊不定的2000多名連家船民在這裏安家,實現了歷代漁民「住有所居」的美麗家園夢。

「上岸第一夜,家家燈火通明,很多人激動得睡不着覺。」江成財清楚地記得上岸那天的場景。如今,下岐村的連家船民不再僅靠捕撈為生,他們的經濟來源已經多元化,涉及水產養殖業、貿易服務業和工程建築業。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發展,例如450畝池塘的養殖,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63萬元的收入。

教育方面,連家船民的子女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截至2023年,全村已有320多位大學生。江成財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回到村裏創業,希望透過網路讓家鄉的海鮮走向更廣大的市場。

20多年的變遷,下岐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不到1000元成長到約33000元。連家船民的故事,是一曲擺脫貧窮、致富奔小康的讚歌,是政府精準扶貧、改善民生的生動寫照。

港生:為他們實現脫貧致富高興

通過參觀,學子們深切感受到了過去連家船民生活的艱辛不易,也為他們實現脫貧致富、安居樂業感到高興!香港學子張同學如是表示。

香港大學學子王約亦表示,今朝新景,滄桑巨變,連家船民的「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是閩東沿海船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縮影。很希望自己有機會參與內地鄉村振興的事業。

(來源:大公報A14:內地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