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江行動|「滔滔黃河 轟轟戰鼓」  香港學子體驗黃河戰鼓

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隴港學子觀看黃河戰鼓演出。(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李陽波、郭濤 白銀報道)「咚咚咚咚,1234567再打七拍,手腕用勁兒……」7月23日下午,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隴港學子來到甘肅白銀市,在滔滔的黃河岸邊,按照黃河戰鼓傳承人的指導,敲打出轟轟戰鼓聲。作為隴上唯一的軍鼓器樂,黃河戰鼓的千古強音,流韻至今。

黃河戰鼓又名李台黃河戰鼓,主要流傳於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四龍鎮雙合村一帶,是明代成化年間西遷平堡灘的四十八門軍戶所帶所傳,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雙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明正對隴港學子介紹,雙合村地處白銀市白銀區四龍鎮西北隅,東接剪金山,南臨黃河岸,依山傍水,地形險要,為古代屯軍戍守之地。黃河戰鼓原系與敵人交戰時指揮進退、揚威助陣的作戰工具,後來逐漸演化為民俗鼓樂,以社火的形式保留了下來,既有古代戰鼓的擊打方式,又結合了四龍及周邊地區民間傳統鼓點打法,風格獨特、個性鮮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以前信息傳遞不像現在方便,多少公里範圍內有多少敵情等信息,會靠打鼓來傳遞。打了勝仗後很高興,也會敲鼓助興。」黃河戰鼓傳承人劉念祖稱。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黃河戰鼓的主要器具有鑼、鼓等,配合道具有門旗、彩旗、令旗、鼓車等。黃河戰鼓的嚴密性、技巧性、配合性、應變性和打鼓的基本功都有要領,表演形式以鼓為主,鑼鈸輔之。

黃河戰鼓演出現場。(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 攝)

村民手持鈸、鑼和彩旗分列在左右,隨着場中鼓手騰挪跳躍、疏密變換的鼓點。雙合村的黃河戰鼓傳承人在表演時,鑼鈸起落有序,用鼓點和舞姿基本再現戰爭從準備、埋伏、包圍、出擊、衝鋒、格鬥、殲滅、凱旋和歡慶的全過程,呈現一派千軍萬馬、殺氣騰騰的氣勢,瞬間猶如回到了古戰場。

期待來香港演出

劉念祖告訴大公文匯網記者,黃河戰鼓在許多重大場合都進行過演出,現場嘉賓聽到轟轟戰鼓聲,都很興奮很感興趣。作為黃河戰鼓傳承人,自己的願望是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到內地以及境外更多地方演出,「我們平時多在黃河邊演出,特別期待能到香港維多利亞港敲響黃河戰鼓,將隴上唯一的軍鼓器樂展示給香港同胞。」

隴港學子學習敲打黃河戰鼓。(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 攝)

「這是我第一次在黃河邊捧起黃河水,也是第一次在黃河邊聽到這樣的軍鼓,非常震撼!歡迎您到香港,讓我們在香港也能聽到戰鼓鏗鏘的旋律。」來自香港大學的王彥文對黃河戰鼓傳承人說。

隴港學子學習敲打黃河戰鼓。(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