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2022年范長江行動|敦煌文化行者 探尋保育新路

工作人員在莫高窟洞窟進行數字化作業。

(大公報 實習記者 曹潔)近年來,敦煌文化通過各種形式,走進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敦煌文化與現代藝術審美迸發火花,許多年輕人以各種嶄新的方式感受體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近日,「2022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學子透過雲採訪,了解蘭州大學成立文化行者團隊的故事。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成立於2009年,至今已走過十三個年頭。從社團到公益組織,再到孵化項目落地,這個以「文化行者」命名的學生社團,希望通過青年視角探索文化多樣性,推動世遺可持續旅遊發展。

談及文化行者團隊的項目服務時,負責人魏家瑋對其中一項服務項目「青年敦煌之友計劃」印象深刻。魏家瑋說,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莫高窟作為甘肅最具文化影響力的一張名片,每年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慕名而來。為了提高暑假人流量高峰期的遊客體驗,文化行者與敦煌研究院反覆溝通,為高峰期遊覽日提供秩序維護、義務講解、遊客互動等志願服務,並積極應對服務期間各種挑戰。

港澳志願者參與講解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志願服務活動中,很大一部分志願者是從港澳地區而來。在敦煌,六七月份的溫度高達40多度,志願者們穿防曬衣、戴遮陽帽、拿着小喇叭,「請大家按照秩序排隊」……同樣的話一說可能就是整整一天。「即使曬傷,甚至中暑,他們自己都會解決,不會給我們說。」魏家瑋感嘆道,「有些南方來的姑娘幾天下來,臉和脖子就被曬成了兩個顏色。」

與一般景區不同,各種原因下,敦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正處在危機中,當地導遊帶遊客遊覽時,整個敦煌面臨的危機,尤其是壁畫的消失,是景區的講解內容之一。因為敦煌地處沙漠,黃沙滾滾,風蝕和沙蝕都很嚴重。面對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人們一直都在想辦法「搶救」和「補救」。拿莫高窟來說,原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40個人在一個洞窟裏呆上半個小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升高5倍,空氣相對濕度上升10%,空氣溫度升高4℃,這會對洞窟內十分脆弱的壁畫、彩塑的保存帶來嚴重的潛在威脅。因此,保護壁畫已成為當下很重要的洞窟旅遊控制指標,莫高窟也是一直都對此有嚴格的控制。

蘭州大學的志願者團隊懷揣「鼓勵並支持更多中國青年關注、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期許,一直致力於敦煌文化創新與保護服務。2021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2021年文化和旅遊領域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名單,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青年敦煌之友協會申報的《樂遺計劃──甘肅省世界遺產可持續旅遊及青少年文化培育志願服務項目》獲評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敦煌文化節目成傳播新模式

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上新了,故宮》,到《登場了!敦煌》,一系列文化節目或文化綜藝的熱播,以高清畫質呈現遙遠或神秘的文物,以及難得一見的細節。遊客們告訴志願者,他們喜歡近些年來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上做出的新改變。在多元發展的融媒體時代,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生搬硬套,要與時下先進的文化元素相融合,合理重構文化,引導內容出圈,在多形態傳播中創造無限可能。

「數字敦煌」30年:從構想到不斷完善

數碼保存

●上世紀90年代,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提出「數字敦煌」構想,利用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畫和彩塑的珍貴資料。

影院構想

●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於提案中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設施啟用

●2014年8月,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實行單日6000人次承載量控制、網絡預約、分時段參觀、數字化虛擬洞窟實景展示與莫高窟實地參觀體驗相結合的參觀新模式,使旅遊旺季進入窟區的遊客量瞬間峰值由過去的2000人次至3000人次,降至1200人次。

資源上線

●2016年4月29日,「數字敦煌」資源庫平台第一期正式上線,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節目。

擴展平台

●借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台、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

香港學子遙祝甘肅越來越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香港學子有幸能和遠在甘肅的學子通過神奇的屏幕走在一起,同時同地,共赴「2022范長江行動」甘肅行活動。

作為香港學子,雖未能實地體驗,但卻能夠通過視頻的方式,共同見證甘肅如何充分利用當地風光電資源,抓住國家碳中和發展機遇,運用科技賦能助推新能源產業發展。來自甘肅以及香港的同學各抒己見,這是一次十分獨特的參觀經驗,和內地同學的交流溝通亦是一場十分激動人心的思想碰撞。雖然在現實裏遠隔千里,但是透過甘肅的同學們,也跨越千山萬水感同身受,我們和甘肅學子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共同為甘肅新能源發展而加油,共同祝福甘肅將越來越好!

恰逢其會,我們這些在香港成長學習的年輕人能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對國家以及甘肅快速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使我們能更好地洞見並抓緊祖國未來在經濟發展上的機遇,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

(來源:大公報A11:內地 2022/09/28)

評論